邓石如——回忆在七中工作的岁月
时间: 2014-02-11 16:23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333
邓石如
1971年2月,春节刚过寒假结束,我被分配到亚博yabo88登录(当时改称红旗中学)工作。校革委会主任简单问了我一些情况,就指定我担任四连三排的班主任并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当时我心里全然没有底,自己不过高中毕业,一个多月前刚从插队落户二年的农村生产队抽调上来,虽说在师训班集中学习了一个月,但除了“斗私批修”、“反骄破满”,其它什么也没教。我就这样冒冒失失地当起了老师。
当时学校按连排班称呼。排就是现在的班,当时班则是现在班里的小组,四个排组成一个连,有连长和指导员,都由老师担任,而排长和班长则由学生担任。要命的是开学第一天头两节就有我的课。上课前我匆忙把排长叫到办公室问她一开始上课有什么规矩。她看着我没明白什么意思。我只好直说,1966年以后我就没再上过课,也没看过别人上课,而我们以前上课,老师进教室,班长就要喊“全体起立”,待老师回过礼后同学们才坐下开始上课。排长说:现在上课老师先和同学们一起学几段毛主席语录,然后才开始上课。我明白了。第一堂课上的就是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效果还不错。那时的语文课很多是毛主席著作、鲁迅杂文和样板戏选段,语法知识讲得不多也不深。没有升学考试,更没有高考。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毕业后除少数按政策可以留城外大部分上山下乡。“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对学生们影响很深。加上那时各项活动很多,红卫兵要组织大批判,还有学工、学农、学军、拉练、挖人防坑道……,就很难谈得上什么教学质量了。
记得林彪“九·一三”叛逃事件之后情况开始有所好转。对教学质量日益重视,学校的管理也步入正规。我刚到七中时一些还在靠边站的所谓有问题的老师被陆续“解放”出来回到教学岗位。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增,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起来,在学校里测验、考试、各科比赛也渐渐多起来。可惜好景不长,1973年又在全国批判起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回潮,树起了“白卷英雄”张铁生和河南省马振扶中学“不学ABC照样当好接班人”的典型。在那段艰难岁月里,真是老师教也难,学生学也难,贻误了多少学子的青春年华!
尽管如此,当时七中的广大教师仍然顶住压力,凭着一颗爱国之心,继承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精神,认认真真备课、教书、育人。当时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对我都很关心,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做学问的本领。至今和当年的师生聊起来,一些老师课堂组织的艺术、板书的技巧、口才的敏捷、教育调皮学生独到有效的方法……还令人津津乐道。当时七中的学生和家长,大部分也是要求学习的。记得开家长会时不少家长都要求学校对文化课学习要敢于抓,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而不少学生家长自己已下放到农村或在干校劳动,仍然对留在城里上学的孩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他们相信将来的社会一定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正是在这些信念的支持下,尽管受到了众多的干扰和冲击,那些年七中仍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正像严冬过后冰雪融化,春回大地,万紫千红,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之后,当年从七中走出去的学生们陆续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尽显风流!
从1971年初到1978年初离开七中,我在七中工作了整整七年。在那青春似火的七年中凝聚了我多少的喜忧哀乐……我不会忘记和年轻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和课下共同求知的欢乐,在原先土堆上那座校办工厂和西北角的中草药园地里留下过我们劳动的汗水和成功的喜悦。看到一些同学受社会的影响不思学习,不求上进,甚至养成一些坏习气,作为老师不由得忧心忡忡。1976年,从年初周总理的去世到唐山大地震直至毛主席逝世,我们全校师生都处于极度的悲痛中。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七中和全国一样走向全面复兴,学校一片欣欣向荣。1977年,可以说好事连连。年初我在七中结了婚,年底我可爱的女儿诞生。这年10月在邓小平的强力推动下,中央决定立即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并对文革前“老三届”的知识青年网开一面,年龄不限,婚否不限,有五年以上工龄者可带薪带职上学。这对我近乎是量身定做的政策改变了我日后的人生路径,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高考。1978年初,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大学,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作者系原亚博yabo88登录教师,现任合肥市人大副主任)